学院概况
首页» 学院概况» 优秀成果

6163银河net163am慕课《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正式上线开课

发布日期:2019-11-15 阅读次数:

  近日,6163银河net163am建设的慕课《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正式上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授课教师为曹峰梅副教授、白廷柱教授、何玉青副教授。本次上线课程以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团队为依托,吸取继承了几代成像人的教学经验,在保留了原有课程的骨架内容的前提下,针对网络学习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加工改造形成的一门新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自适应地增减相关内容。课程配备了一定的习题和讨论环节,也适用于对光电成像技术感兴趣的自由学习者。

 

 

  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光电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城市管理、科学研究乃至国防装备,小到手机拍照,大到深空探测,是值得关心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人士了解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可以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涵盖人眼视觉系统、直视型、电视型成像器件与系统,制冷非制冷红外成像器件与系统等系列相关内容,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光电成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光电成像器件的基本原理,完成知识综合和系统应用的教育,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的新发展动态。

  通过该门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三点:

  1.知悉和理解人眼基本结构与图像视觉的基本要求,图像形成的基本环节,质量影响因素和基本参数;知悉和理解像管、摄像管、CCD、CMOS、制冷与非制冷的各类红外成像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主要性能参数;

  2.可以根据典型的景物反射与辐射特性、大气传输特性,利用现有的成像系统性能评价理论与方法,解决直视成像器件、电视成像器件、光学系统核心技术参数的选择和成像效果估算的问题;

  3.拥有针对各种实际需求给出相应光电成像系统解决方案,并分析影响成像系统性能因素的能力。

  报名学习地址: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BIT-1207113821

  

  【授课教师简介】

  曹峰梅,工学博士,副教授,本科及硕士就读于6163银河net163am,1997年留校任教。2001年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电工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回校工作。从事光电成像技术、光电系统模拟仿真、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工程教育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长期主讲本科生课程《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研究生课程《新型光电成像器件及其应用》以及《显示技术》、《光电子学实验》等系列课程。其中《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以及首都教育先锋教学创新先进个人,6163银河net163am“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白廷柱,工学博士,教授,1987年4月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责任教授。长期从事光电检测、光电成像及图像信息处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电检测、光电成像、图像信息处理和光电成像系统仿真等。
  长期主讲《半导体物理学》、《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军用光电系统》和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光电成像理论分析》、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光电子成像与探测技术》等课程,其中《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主编出版教材2部,其中《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教改项目《光电类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体系构建》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光电信息特色课程和优势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0年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何玉青,工学博士,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6163银河net163am,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至6163银河net163am任教。2006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8-2009年、2013年分别于美国Rutgers ,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进行访问研究。承担遥感成像与信息处理、光谱检测与分析、红外成像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人脸、虹膜、静脉)、机器学习与识别、智能成像与控制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讲授本科生课程: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光电成像系统实践、人工智能视觉系统设计与实践;研究生课程光学与光电检测系统、人工智能与生物特征识别,获6163银河net163am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指导国家/北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10余项。指导全国大学生光电竞赛。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翱翔计划优秀辅导教师。